第一個故事「廚房」,講父母雙亡的女主角,和她相依為命的祖母也走了,孑然一身的她被男主角和他母親收留,一起居住了一個夏天。第二個故事「滿月」,男主角母親也遇害了,他們倆互相扶持著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。
兩年前母親走的時候,我第一次回到自己的家中,三姨等在門口,紅著眼說,「現在回家看不到媽媽了。」那時我對三姨說,「看到三姨跟看到媽媽一樣。」的確在母親走的這兩年,三姨一家就像自己的娘家一樣照顧著我,好似被收養了一樣。
二月初姨丈去世,忽然間想到書中的女主角聽到男主角媽媽離世的消息,說道,「我又重新變成孤兒了。」去年十一月,我才回台參加表嫂的告別式,四個月之後又搭上飛機回台灣奔喪,這已經是連續三次因著親人過世回台。我帶著這本《廚房》上了飛機,讓同樣又變成孤兒的女主角伴隨著我孤單的旅途。
姨丈安葬在安樂墓園,那邊有我的老爸老媽,有外婆,有舅媽的父親,還有剛走的表嫂。表哥表姐買了一車子的花,我們一穴一穴地探望、獻上花束。這裡這樣熱鬧,表姊們商量是否也要將旁邊的墓穴買下,日後一家人可以作伴。我忽然想到,我們這樣天涯四處流浪,從台灣到北美,現在又到澳洲,日後最終的歸處要在何方?
短短一週很快過去,我又回到自己的家中。不知為什麼,回來後總覺得魂不守舍,好像身心還是分離的。18年前跟老爸說再見,覺得自己還很瀟灑,或許因為母親還在吧。媽媽走的時候,或許因為責任在身,整個過程還很堅強。去年表嫂走得太突然了,很快姨丈今年也走了,我發現說再見真是越來越不容易,能與親人相聚的時光真是越來越值得珍惜。
再見了,三姨丈!謝謝你生前像大樹一樣護衛著你身旁的親人,願你一路好走,我們主前再相會。